从书架上找到一本铺满灰尘的书,那是张曼娟的“海水正蓝”小说集。这本书应该有二三十年历史了吧?抛开它那种“朴素”的书皮不谈,单单看它的价钱:马币四令吉,就知道它是属于较古老年代咯。
张曼娟是我喜欢的女性作者之一。她的笔触细腻,观察入微,在她手下勾画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,叙述的事物充满跳跃的活泼.........加上看小说比观赏电影可以给我很大想象的空间,男女主角不都是俊男美女的刻板形象,房间摆设可任由自己喜好设定阳光的强弱度,颜色的深浅,甚至还可想象飘在空气中的味道,这些是电影电视无法给我的自由。
从琼瑶电影开始。。。。
老实说,我中文小说的启蒙是琼瑶。当年我刚上中学一年级,学校课本还没有正式介绍小说的体裁,单单读很多美丽的散文。
有一天,我跟同学去看了一场电影,由邓光荣和甄珍主演的“彩云飞”。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唯美的爱情电影,完全被男主角的深情和女主角的温柔震撼住了。从此他们俩成为我心目中永远的偶像,即使以后双林双秦的巅峰时期,我还执意喜欢甄珍和邓光荣。对不起,这应该是题外话。
看完电影,同学把我带进书局的一个角落,我整个人都呆住了,整排书架都摆满琼瑶的言情小说。当然,我第一本找出来的就是“彩云飞”(按此阅读),然后躲在另个角落慢慢翻阅。我开始喜欢看琼瑶的小说,很多人说故事灰色,很不健康。我不介意,但我知道,在现实里,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生是找不着,那些深情温柔的男生也应该绝种了。但我很喜欢小说带我进入想象空间里的境界,即便那只是暂时的。
毕竟是男生,言情小说看多了,有点闷,内容也千篇一律,我大概可以猜测故事的结局。我开始接触武侠小说,金庸,古龙,梁羽生。。。。开始一本一本看下去。武侠小说的故事精彩,峰回路转的情节,最后的结尾就不容易猜测。过后,我开始看科幻小说,什么卫斯理,红月亮,蓝血人,黑猫等等。。。。也在它们身上“浪费”不少的青春。
当然,我也看一些非常著名的小说。比如鲁迅的短篇小说就很写实,他所写的《药》,《祥林嫂》等脍炙人口的短篇,真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。巴金的《家,春,秋》(激流三部曲)让我更了解当时旧社会蜕变的痛楚,也让我更珍惜现今可以用白话文来书写阅读的自由。于梨华的小说《梦回清河》是我高中时代获得的书奖,开始认识这位常以留学美国生活为题材的女作家,拜读过她的《归》,《又见棕榈》,《变》和《也是秋天》 - 那时刚好是我快离家到英国留学的时刻,读起来像是预先告诉我未来的生活面貌似的,所以也读得更用心。
巧遇“张曼娟”的作品
认识到张曼娟的作品是很偶然的。我在逛书局的时候,听见旁边一群中学生讲到她的“海水正蓝”,有些女生还说,那故事让她们感动得流泪不止。好奇心的驱使,我向店员询问这本书,随手翻阅几页,觉得她的文笔很好,毅然买下回家慢慢消化。
《海水正蓝》写得很好,我却偏爱她的短篇《永恒的羽翼》。
《永恒的羽翼》。
故事内容简介:
弟弟原本想带父亲搬到美国居住,却在最后一分钟反悔。慕云于是得到丈夫同意而接年老父亲回家照顾。 父亲的健康走下坡,她最后辞职回家看顾他。日子并没有好过,她在照顾父亲的疲惫和丈夫不体谅的折磨下,最后决定放弃丈夫也不抛弃曾经辛苦抚养她成长的父亲。老父知道以后,竟然羞愧地走上自杀之途,辛好及时救回。故事以大团圆收场,慕云怀孕让丈夫明白血浓于水的亲情。
张曼娟很细腻地描绘了慕云内心的挣扎;一边是辛苦抚养她长大的父亲,一边是心爱的丈夫,她就在两个心爱的男人中间磨。多数人都更能明白做儿子的处理母亲和妻子的纷争,永远都是猪八戒照镜子,里外不是人。这里,张曼娟选择用女儿女婿和父亲的关系来呈现张力。
如果你们想一读为快,可以按这里《永恒的羽翼》,我可以保证你绝对不会后悔:
《永恒的羽翼》道出社会的老人问题,也让读者意识到反哺虽是为人子女的责任,却也很容易造成自己家庭的感情纷争。
原来我也可以那么“狠心”。。。。
照顾生病的老人,是一桩难事。我的爸爸一向身体很好,很少有什么伤风感冒,头痛发烧等小病。他一直很自傲八十多岁还健康自在。没想到2013岁末,爸爸突然中风,行动不便,头脑也出现呆滞现象。因为年青人都要上班,家里就得依赖妈妈和菲佣照顾他。自从患病以后,一向喜欢外出热闹和独立的爸爸性情变得特别需要别人的关注。因为药物不合适,约有一年的时间,他晚上无法入眠,经常半夜喊叫,吵醒住同屋檐下睡觉的人,弄得我们心力交瘁。
我发现自己开始对他失去以往的耐心。
半夜被他的喊叫声吵醒,我带着蓬松头发冲进他的房间,菲佣一脸无辜地看着我,爸爸自觉很有理由似的对我说:“你跟她说,不要把我软禁在这间房里面,我要到客厅去。”
“爸爸,你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吗?凌晨两点半了呀!大家都在睡觉,明天还要上班的。你这样吵吵闹闹,大家无法入眠,明天怎么有精神上班啊?”我发现自己近乎是喊了出来。
“啊!凌晨两点半?”爸爸慢慢地吐出含糊的字音,“我还以为是大白天呢!Sorry! 我去睡觉。”
这种情形一个晚上可以发生几次。
这也许是我的问题。爸爸的喊叫对其他人没太大的影响,他们照常呼噜呼噜睡到天亮。我不行,很容易被吵醒,醒后要再入眠要很长的时间。
最后,我实在无法忍受,只好用枕头盖住耳朵入睡,狠下心来当作没听见。我开始认识自己,原来一向被人看为孝子的我,在紧要关头可以如此硬心,也体会到何谓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的悲哀。
上帝怜悯我和爸爸。经过一年的“抗战”,医生给爸爸换了药,加强了增进记忆和脑活动的激素,他竟然晚上可以一觉到天亮,而且恢复将近80%的记忆。很多挑战也因为他病情的好转自然消失了。
现在,我不再认为爸爸是个病人。他的记忆好,能做合理的要求。唯一的缺憾是他行走需要助步车,讲话有点含糊,听觉开始退化。爸爸已经快90岁了,这些缺憾真的不算什么。他现在真正需要的是孩子的陪伴。
很多人都会用一句话: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”来鼓励孩子行孝要及时。年青人也许可以等,等我结婚,等我买了洋房,等我事业有成,等我把孩子教育成才,等我。。。。可是,年迈的祖父母,逐渐老去的父母,他们等得到那一天吗?花费千万办一场风光体面的葬礼,倒不如花一小时陪伴身旁话家常。
爸爸的病让我不再唱高调,也不会理所当然地论断旁人,因为在非常时期,心力交瘁的时候,我跟他们也一样狠心。
圣经里,耶稣讲了一席值得我们省思的话:
“你们不要论断人、免得你们被论断。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、也必怎样被论断。你们用甚么量器量给人、也必用甚么量器量给你们。为甚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、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?你自己眼中有梁木、怎能对你弟兄说、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?你这假冒为善的人、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、然后才能看得清楚、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。”
(马太福音7:1-5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